“为天子者,内当秉政劳民,外当长驾远驭。我等为臣子,理应扶持礼法,规劝天子敦诗说礼,远佞亲贤,诛灭群小!” “宾之诸多顾虑,未免有些懦弱,瞻前顾后,助他人威风,实不可取!” 劝不得刘健回头,李东无法,只能再请见天子。 结果同之前一样,朱厚照就两个字:不见! 几次三番,李阁老有些心凉。 一边过于强硬,一边持续犯倔。 以常理而言,刘健和谢迁的想法并不能算错。实际上,的确在为天子考虑。换成弘治帝,必会全盘采纳。甚至是成化帝,都会择条接受。 但龙椅上的不是弘治帝,而是弘治帝的儿子,虚岁十六的正德帝! 弘治帝只有这一个儿子,自然百般宠,养成活泼好玩,直的格。 刘健行铁腕,对这位进行“挫折教育”,是聪明反被聪明误,局面只会闹得更僵。 事已至此,李东心中叹气,表面仍要同刘健谢迁保持一致。 天子不听劝,水越搅越混,内阁便不能显出不和。 事情尚未发展到最坏的地步,损伤的不过是些挑梁小丑,微末小卒,天子只在内卫和三大营折腾,顺便给镇守太监加几石禄米,下令锦衣卫东厂严查“违制”,并未触动群臣的本利益。 李东能做的,唯有沉住气,等待时机。 让刘健罢手,必不可能。 从今上登位,刘阁老便积下一肚子火气。朱厚照几次犯熊,更是火上浇油。 为弘治帝临终嘱托,为使朱厚照成为一个合格的“帝王”,刘健绝不会让步。必须让少年天子知道,治理国家,处理政事不能全凭己愿。任用臣子更不能依靠个人好恶。 肆意而为,不听劝诫,亲信内臣,惩治耿介,绝非明君所为! 有刘阁老为后盾,群臣底气更足,直谏的奏疏越来越长,措辞越来越严厉。 朱厚照看得火大,更加觉得,朝文武都在和自己对着干。这次顺了他们的意,后必被群臣制,做事束手束脚。别说重启出海的计划,连出皇城都不可能! 刘瑾不是没想着继续煽风,奈何司礼监王提督火眼金睛,他煽一次风,就会被收拾一次。手段越来越狠,刘公公抗击打能力再强,也有些撑不住了。 于是乎,在杨瓒回京之前,朝堂之上君臣互瞪,火星四溅,仍维持着一个微妙的平衡。好似各立天平两端,不停加着砝码,却都选最小的拿,最大的几块始终堆放在一旁,无人问津。 少年天子政治经验不足,不晓得如何打中七寸,只在边缘敲砖碎瓦。 朝臣分成三派,一派坚决拥护刘阁老,甘当马前卒;一派同李阁老相类,忧心局面不可收拾;还有一派,两不相帮,每上朝均袖手垂眼,事不涉己绝不轻易开口。 但是,无论如何站队,无一例外,没有一人站在天子身边。 利益决定一切,颠扑不破,千百年不变。 不能怪朱厚照亲近内官,朝堂之上,少年天子实在是孤立无援。 就在双方勉强维系平衡时,一封弹劾奏疏拉断紧绷的长弦,巡按御史刘玉,赫然抓起一块重量级砝码,咣当一声,砸上天平托盘。 “劾选婚太监吴忠不法!” 一石起千层浪。 在镇守太监身上打不开缺口,改从选婚太监下手。 有人看到机会,立即上奏,附议刘御史,并四方搜罗证据,言之凿凿,必要将吴忠拿下。 意外的,刘健和谢迁没有出声,六部尚书也是皱眉。 蹦跳得最几人,犹不知闯下大祸。 当真该庆幸,天子刚坐半年龙椅,诸位老练大伴多不在城,要么前往守陵,要么往南京养老,朱厚照身边的刘瑾张永等,尚未经过历练,并不晓得此事背后机窍,更不会明白,上奏的御史已搬起石头,稍有不慎,就会砸伤所有文官的脚。 太皇太后和吴太妃倒是知晓几分,碍于后不干涉朝政,又牵涉皇后人选,天子大婚,只能看着着急,没有半点办法。 至于张太后……不提也罢。 线既然扯断,天平倾斜,平衡不再,局面终会被打破。 只不过,这个打破局面的人不是阁臣,不是六部九卿,也不是武官勋爵,而是刚刚从宣府归来,仍带着朔风气息的杨瓒。 单看锦衣卫搜集的消息,并无法掌握直观印象。 立身朝堂,听过几位同侪的昂发言,杨瓒终于明白,朱厚照为何犯熊到这个地步。 本该支持他的人,全都站在对立面。盯着他的钱袋不说,还要把给他攒钱的人收拾掉,神仙也会冒火星。 “镇守江西太监董让,废格诏书,聚敛财物;镇守蓟州太监刘琅,贪婪无度,怙恶不悛;镇守山东太监朱云,贪酷不法,已为民患。俱求罢黜,押解回京,以罪论处!” “北直隶选婚太监吴忠,奉旨办事,不严守法令,纵下人索取贿赂,改划名册,今已查证属实,请陛下严惩!” “宁晋、静海等县处皇庄管事太监,擅税往来客货,得银钱巨万。以为皇庄之名,加苇场之税。其豺为恶,致使民怨沸腾,不可不究。请陛下召还管事太监,以法论处。奉孝两,可将庄田于户部,佃种小民。参功臣田,亩税银三分,输内库进用。” 直谏的御史慷慨陈言,一心关注天子反应,半点不知,户部尚书韩文正瞪着他,双眼冒火。 弹劾皇庄管事太监不法,自行其事便罢。 将庄田由户部管理,怎么想出来的? 皇庄是天子私产,由太监管事理所应当。出产如何征银,早有定制。正如自家田产,在律法容许范围内,向佃户收多少粮,岂容外人置喙。 这位倒好,自己抻着脖子挨刀不算,还要拉上几个垫背。 盯着天子内库,几番想要掏钱,已很是过分。打起皇庄主意,简直是嫌死得不够快! 听到此言,朱厚照果然黑脸。 召还镇守太监已是老生常谈,耳朵都听出茧子。 选婚太监事情未决,竟又打起皇庄的主意?接下来,是不是要将内库出来,他们才意? 怒火冲头,朱厚照猛的一拍龙椅。 “大胆!” “陛下,臣一心为国……” “为国?”朱厚照气得脸铁青,“是不是朕将承运库出来,你们才肯罢休?朕自内库出军饷灾银,户部和光禄寺的库银在哪,是不是早已搬进尔等家中?!” 气到极点,朱厚照说话再无半分顾忌。 哪怕是群臣上疏,请裁革皇庄田亩,朱厚照都不会这么生气。无论革除多少,皇庄仍是天家财产,毋庸置疑。 将皇庄给户部,算怎么回事? 说句不好听的,朝中官员,无论贫富,族中都有祭田。若有人出言,管理祭田的族人犯法,不如将祭田给外姓人管理。是高兴的点头,还是怒起揍人? 凡是有脑子的,都不会选择前者。 怒到极致,朱厚照忍无可忍,不听群臣“请息怒”之声,甩袖走人。 刘瑾知道不好,忙提高嗓门,喊一声“退朝”。小跑步跟上朱厚照,急匆匆离开西角门。 群臣被晾在殿中,左右看看,目光集中到内阁三人身上。 刘健当先起身,话不多说一句,抬腿走人。虽气天子妄为,对做事不经考虑,自作聪明的官员,他更看不上。 李东和谢迁紧随其后。 三位阁老带头,文臣武将方才陆续起身,退出殿门。 走下石阶,众人皆面带忧。路过王御史身边,轻轻瞥两眼,浑似在看一个死人。 耿直可以,但不能愚蠢。 蠢到这个地步,着实是世见少有。和弹劾选婚太监的刘御史,称得上一对“蠢友”,必当留名史书。 名声好坏,端看史官笔下秋。 退一万步,也逃不四个字:蠢笨不堪。 这样的脑袋不适合朝堂,为身家命考虑,也该回家种田。 行过金水桥,群臣三两为伴,走向门。 杨瓒落在最后,慢下几步,悄悄离队伍,调头向乾清方向行去。 文官队伍里,一名青袍给事中忽然停下,驻足观望杨瓒离开的方向,眼中闪过惊讶,神情变得复杂。 “严兄为何停住?” “好似瞧见了杨侍读。” “杨贤弟回来了?”王忠大喜,四下张望,未能发现杨瓒,颇为遗憾,“严兄既看到杨贤弟,为何不叫住?” “我……”话到嘴边,严嵩突然改变主意,改口道,“只是背影相似,并不十分肯定。” 王忠点点头,旋即想起杨瓒同谢丕顾晣臣好,他若是回京,二人必然知晓。当即对严嵩道:“谢司业既在前处,你我不妨前往一叙。” “王给谏同谢司业相?” “点头之,倒是杨贤弟同谢司业好。” 严嵩点点头,随王忠快行几步,赶上谢丕。 身为话题中人,杨瓒正立在乾清门前,高举牙牌,请求觐见天子。 殿前卫不敢怠慢,立即告知中官。 “杨侍读回京了?” 退朝之后,朱厚照将自己关在内殿,门内响声不绝。 谷大用轮值司礼监,张永在营中点选勇士,丘聚和刘瑾几人侍奉殿前。得知杨瓒请见,哪怕是刘公公,也长出一口气,有了天降救命稻草之。 “陛下,翰林院侍读杨瓒请见!” 小心躲着瓷片,刘瑾入内殿禀报。 朱厚照高举一只瓷瓶,正要砸下。闻听禀报,随手将瓷瓶丢给刘瑾,大声道:“快宣!” 瓷瓶足有半米高,上绘花鸟鱼纹,本为一对,摆设在内殿。 朱厚照被朝臣惹火,怒气难消,回之后一顿狠砸。内殿如狂风扫过,刘瑾怀中的瓶子,实是硕果仅存。余下都成零碎,散落四周。 殿内似台风过境,清理干净之前,实在不好见人。 朱厚照移驾东暖阁,刚推开门,就见到候在暖阁内的青身影。 在群臣面前吹胡子瞪眼,半分不让的天子,此刻就像受到委屈,终于见到家长的孩子,眼圈都有些泛红。weDaLiaN.cOM |